· 我怎麼挑選對象?
· 什麼是引言人?
· 什麼是陪伴者?
· 收費怎麼樣?
· 陪伴者的參與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或若轉由其他人接手,那彼此
幸福婚姻e甸園是一個結合媒合與教導、線上與線下的非營利媒合平台,真實的婚姻不同於偶像劇的情節,愛人的能力需要教導,找到合適的人不能靠運氣,在婚姻的良率只有50%的今天,我們重塑了一個流程(GMP:Good Marriage Procedure, 就像安全可靠的藥物製程Good Medicine Procedure),幫婚姻路上的追尋者指引方向,找到合適伴侶,直到他們進入婚姻的盟誓,並且在婚姻的經營上長期支持陪伴,有始有終。
1. 安全:每個人可以取一個代表自己個性、心情的暱稱,在配對完成前,你的真名都不會曝光。你所填寫的資料和你的發言記錄只會讓你覺得中意的人看到,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在配對完成後,你和對象都可以各選一位「陪伴者」作為交往期間的輔導,他們會與你們各自面談,確保安全無虞後,才會讓你們真正見面。在你們交往過程中,不好自己開口的事情,可以透過雙方陪伴者去探詢,減少被拒絕的傷害。如果交往一段時間仍覺得不合適,可以放心告訴自己的陪伴者,透過雙方陪伴者來理性傳達、適時輔導,避免情感傷害。
2. 全面:一般平台只到媒合成功就獲利了結。這個平台是非營利組織所經營,以讓雙方建立幸福婚姻為目標,一直陪伴到雙方認為彼此合適,組織家庭為止。婚後仍長期提供家庭經營的知識技能,在家庭不同生命階段提供成長的養分,是你一生的陪伴者。
3. 有趣:你也許意興闌珊,帶著過去的情傷,抱著對婚姻懷疑的態度進來。這個平台不只是讓你對著冰冷螢幕在鍵盤上敲下自己都不滿意的自我敘述。每一個人都會被安排參加3場「非配對主題會議」,你會和3位異性和另外2位同性會員,在引言人的引導下談自己的生命歷程、目前生活狀況、對男女溝通方式的認知、原生家庭、現狀與渴望、興趣與嗜好等等。所有的發言會被錄音,但是彼此看不到相貌,因為美滿的婚姻內在比外在更重要。你發言會被AI剪輯並按主題分類,將來你覺得中意的人可以聆聽你對各主題的發言瞭解你,你也可以藉著聆聽他人對各主題的發言瞭解他。
4. 效率:你能夠認識的人並不只是和你參加同一場會議中的人,而是所有資料庫中的其他人,但是你的精力有限,所以電腦會根據你填的FAMMI問卷,幫你從資料中龐大人選中挑選適合你的人。然後你再從中篩選,電腦會讓彼此選到的人再參加3次「配對主題會議」,從中再配對出的人選才是你要花力氣實體交往認識的對象。
5. 精確:電腦推薦給你的人,你可以透過閱讀他們的基本資料、聆聽他們在各主題的發言(即使他們和你參加的不同場),去識別這是否合適你。
不行。只有你中意的對象能。但是你會問要是每個人都看不到他人的資料,怎麼能決定中意與否,人同此心,別人也不不希望他的資料被他不中意的人看見,對嗎?解決之道在於FAMMI(Female and Male Matching Index)的設計。 FAMMI是一個問卷,內容包括你的特質,和你希望對象擁有的特質,並且還有這個特質的權重。這些特質包括信仰、個人特質、興趣契合度、談吐、氣質、整體自我滿意度、經濟能力強弱、學歷高低、是否期望生小孩、外貌、對婚姻對象某些特殊癖好的接受度、對婚姻對象年齡的期待、對婚姻對象婚姻過往的接受度、職業成就高低、處理衝突的模式等等。
每個人進到這個平台都需要填寫FAMMI問卷,每兩個問卷都可以計算出一個FAMMI值,也就是契合度,這就是電腦推薦名單的依據,只有你被推薦的對象才能看到你的資料,但是他們是按照你所設定的條件推薦的,所以你對誰能看到你的資料是有控制權的。
這是個好問題。問題是什麼叫做「品頭論足」?如果你希望從資料庫的眾多人選中找到合適你的人,人同此心,對方也想要確定你是否合適他的人。所以「評估」是無可避免的,這是否就是你所擔心的「品頭論足」?
楊文山教授的文章指出:「根據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觀點,擇偶在本質上是一種資源交換的行為,交換的基本原則是爭取個人之最大利益,在人人都想爭取利益而不想吃虧的前提下,可選擇的對象由龐大的數目逐漸縮小,而『討價還價』(bargaining)的結果,配對成功的對象通常是條件相近的『相稱對等』的伴侶。」
但相稱對等的因素很多,我們暫且按照馬斯洛對人類需求的分類列舉如下:
1. 與生理需求有關的:如金錢財物(足以滿足物質需要)、性格特質(勤勉或慵懶)、相貌身材
2. 與安全需求有關的:金錢財務、性格特質(穩定還是多變、溫和還是粗暴、忠誠還是機巧)
3. 與社交需求有關的:學識、職位、社會地位、家庭背景、聰明才智、性格特質以及相貌身材
4. 與尊重需求有關的:核心價值觀(正直還是奸巧、樂觀還是悲觀)、性格特質(體貼或自我中心、溫柔還是)及溝通能力
5. 與自我實現有關的:興趣、品味、學識
每個人在衡量對象時,這些因素會因人、因地、因時而賦予不同權重,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相稱對等之外,是對方對自己的態度,在各項綜合因素比較佔優勢的一方,有可能因為對方對自己的高順從度,而選擇各項綜合因素相對弱勢的一方。由於情感的多變,這也可能在擇偶時,放棄條件最有優勢而也最有可能變化的人選,改選擇條件略遜但可能比較穩定的人選。
所以,我們不太可能避免「評估」別人,也無法避免被別人「評估」。本平台所能幫助大家的是:讓大家建立一些正確的觀念:
1. 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也不要強求他人完美
2. 人的才能是多元的,不是單一向度
3. 彼此的忠誠、珍惜、尊重、包容才是婚姻能夠產生綜效的基礎
4. 婚姻是在找尋合適的伴侶,不是一場比賽
上帝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計畫,發掘自己的天賦,使自己有足以提供給社會某種交換價值換取生活資源,這是人的本分。人永遠有進步的空間,使自己變得更好,但那是一場與昨日之我的競賽,不是與其他人的競賽。在擇偶這件事上,是選擇一個彼此合適的人,在婚姻生活中,則是不斷的自我改進,讓彼此的幸福感都能與日俱增。
不是。我們深信唯有面對面的交往才能夠真正認識彼此,最終締結幸福婚姻。
但是最合適我們的人可能並不在我們可以實體接觸的時空中,所以我們要藉助網路來找尋、篩選、確認,最後才進入實體交往。
換言之,幸福婚姻e甸園幫助我們先過濾掉95%以上不合適你的人,讓你從剩下可能合適的人當中,在實體交往前就再挑出最合適的人,然後在陪伴者實體確認安全無虞後,再讓雙方實體交往。
電影常常把真命天子/女說得太浪漫,現實中並沒有完全不需要學習彼此調適的「天造地設佳偶」,即使雙方都經過篩選,還是需要學習「愛」的能力,才能讓雙方琴瑟和諧。若在交往中還是發現雙方有核心的差異難以磨合,還是可以在雙方陪伴者的協談下,理性分手。
但是若沒有前面使用所謂「線上」的認識與篩選,可想而知,這嘗試錯誤的過程會更加冗長、辛苦。但這整個過程絕不是「線上交友」。
是很怪。你覺得很怪,是不是因為不熟所以不知道要說什麼,而且也不知道可否信賴對方?我們也這麼覺得,所以我們的線上會議不但設定有主題,還有一位專業引言人引導大家發言。這些會議都設定將攝影機關閉,而且大家從頭開始就是用一個自己選定的暱稱來面對他人,因此相對來說你是很安全的。
你只能看到電腦推薦給你的對象,而且你能看到的是他的書寫資料和發言記錄,看不到他的真實姓名與照片。但是你放心,電腦是根據你所填的FAMMI問卷作推薦的。內容包括你的特質,和你希望對象擁有的特質,並且還有這個特質的權重。這些特質包括信仰、個人特質、興趣契合度、談吐、氣質、整體自我滿意度、經濟能力強弱、學歷高低、是否期望生小孩、外貌、對婚姻對象某些特殊癖好的接受度、對婚姻對象年齡的期待、對婚姻對象婚姻過往的接受度、職業成就高低、處理衝突的模式等等。
每個人進到這個平台都需要填寫FAMMI問卷,每兩個問卷都可以計算出一個FAMMI值,也就是契合度,這就是電腦推薦名單的依據,你只能看見這些被推薦者的資料,但是他們是按照你所設定的條件推薦的,所以你對能看到誰的資料是有控制權的。
在「配對會議」的最後一次,我們會開啟攝影機,讓參與配對的各方都能彼此看見,這目的是希望先內在再外在,不要過早以貌取人,因此在你作最終決定時,是可以看到對方容貌的。不過,容我們再強調一次,容貌在歲月中是一定會逐漸失色的,但人的美德、愛心、良善卻如酒一樣越陳越香,這才是婚姻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當你參加過3場「非配對主題會議」後,電腦會根據你的FAMMI問卷,推薦給你N個名單。
所有在「非配對主題會議」的發言都會被錄音下來,經由AI剪輯按照主題分類。因此你可以去看這N個人填寫的資料、聆聽他們的發言,從這中去認識對方,感覺他是否合適你。
台灣25-39歲的人當中,有百分之57.3的人沒有進入婚姻,所以像你這樣的人在台灣不在少數,因此你有很多機會。這也是這個平台建立的初衷,就是幫助還沒有找到合適對象的人找到對象。平台的優點就是讓很多人可以在此匯集,讓電腦幫助媒合。
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克服男女各有的迷思。
婚姻最重要的是找到彼此合適的對象,在生命的歷程中,彼此扶持,讓這個每人只能過一次的生命體驗更豐富。「更」是比較級,是與昨天比,也是與單身一人比。能夠更豐富人生的要素是「愛」,「愛」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無法在此一言敝之,但好處就是「愛」是與生俱來的傾向,但「愛的能力」是學習得來的,不是少數人才具備的天賦異稟。
男性擇偶的迷思在於總是困在「年輕貌美」的框框中。
男性的平均壽命比女性少7歲,如果「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我們嚮往的生命經歷,那麼女性年齡稍大的機會才會更高。
當然女性適合生育的年齡確實有窗口,這點是我們希望改變晚婚現象的原因之一。但是既然這已經是事實,可能求助於生殖醫學,甚至考慮領養。
女性擇偶的迷思在於三高「學歷」、「收入」、「身高」。但現在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不再受限,而且女性的學業成績優於男性的比比皆是。女性不應該再拘泥於傳統三高的框框。衡量人生的成就不再侷限於單一面向,而更多考慮到個性的體貼與彼此的契合,這或許是一個解方。
這是一般男性的困擾,而來源是因為女性擇偶有所謂的三高,也就是找的對象要「學歷」、「收入」、「身高」都高於自己。現在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不再受限,而且女性的學業成績優於男性的比比皆是。所以這對女性與男性都是一個挑戰。
我們一方面呼籲女性不再拘泥於傳統三高的框框,衡量人生的成就不再侷限於單一面向,而更多考慮到個性的體貼與彼此的契合。
但對於男性來說,如果你自認不是人生勝利組,或許代表學業表現平平,因此在就業上也不那麼光鮮亮麗。這個平台的目的是幫助找尋合適的人,不是一個提升成就的機構。但首先要給一個心理建設,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計畫,每一個人都有某種天賦是獨特的,你只是走的路與眾不同,並不需要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你需要的是找出自己最擅長的部分,看能夠創造出什麼價值,讓你在社會中找到某一種用得著這種能力的地方。
然而這並不表示你在婚姻上就是劣勢者。能夠幫助
顏值在婚姻的幸福與否中影響很小,理由很簡單,影藝圈裡的人顏值都不低,但是很多藝人外的婚姻並不幸福。
外貌在歲月中是一定會逐漸失色的,但人的美德、愛心、良善卻如酒一樣越陳越香,這才是婚姻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但我可以理解你的擔心,因為人總是以貌取人,也許你過去也嚐過在人群中被忽視冷落的滋味,所以會有這樣的顧慮。
這個平台強調先內在再外在,因此在六場「非配對」與「配對」主題會議中,前面五場是關掉攝影機的,目的就是希望內在的呈現不受顏值偏見的影響。所以你可以忠實的作自己,把自己真實的內在呈現出來。
引言人是在「非配對主題會議」與「配對主題會議」中引導參與者發言的人。
每一個人都要參加3場「非配對主題會議」,會議中所有的發言會被錄音,並且用AI剪輯後按照人和主題歸類。將來每週你會收到電腦給你N個媒合對象,你可以聆聽他們在「非配對主題會議」中的發言,來選出M個你覺得有好感的人,如果你選的人也選了你,那麼你們就會被安排參加另外3場「配對主題會議」,這場會議的主題會更生活化,你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將這M個人作優先順序排序,電腦就會根據穩定婚姻演算法(Stable Marriage Algorithm)幫參與這樣會議的M個人中,產生M個配對。
所以你在這當中的發言是別人認識你的重要指引,因此一個專業的引言人,幫助大家都適當的發言是很重要的。
因為「非配對主題會議」與「配對主題會議」都是多人參與的會議,要湊合大家的時間和引言人的時間已經很複雜,若開放大家選擇引言人,則每個人所選的引言人有可能不同,所以為了實際可行,引言人由系統自動安排,無法由個人選擇。
在配對成功後,雙方可以各選一位輔導,陪伴雙方處理在交往中所可能遇到的一切問題。每個人能選擇的陪伴者必須是同性、同地區。同性是因為男女差異很大,所以男性比較瞭解男性,女性比較瞭解女性。同地區是因為有些事情需要面談,而不能倚靠線上會談。但交往雙方是不限於同地區的,因為有可能合適的雙方剛好在不同地區,為了婚姻的長久幸福,靠著交通往來見面瞭解彼此,是值得克服的困難。
陪伴者提供輔導對象在交往中的各種諮詢、在雙方發生溝通障礙時,提供指導或與對方陪伴者討論,如何化解。協助輔導對象評估對象是否合適,或者哪些可以妥協,哪些應該堅持,最後在輔導對象是否進入婚姻的時候,提供意見。若其中一方有意進入婚姻,但是不知道貿然提出是否會被拒絕,可以透過己方的陪伴者請對方陪伴者代為探詢,若雙方有什麼顧慮,也可以經過這樣的探詢,坦誠地討論找出對策,最終進入婚姻。若其中一方覺得不合適,也可以透過陪伴者傳遞,確認真正原因,並探討是否有調整的可能,若最終決定要分手時,也能夠做好輔導降低分手傷害。
可以。網站上有介面讓你看到你所在區域並與你同性別的陪伴者,你可以選擇輔導對象尚未滿額的陪伴者。同性是因為男女差異很大,所以男性比較瞭解男性,女性比較瞭解女性。同地區是因為有些事情需要面談,而不能倚靠線上會談。而且為了保障品質,每個陪伴者在同一段時間能夠陪伴的人是有上限的。
在不同階段,你可以做的不同。
在「等候配對」階段,每週你會收到N個電腦推薦名單,這時候你可以勾選你中意的人,因為你也會在對方的推薦名單中,如果他也選了你,電腦自然會幫忙配對。這時你們就會參與下一階段「配對主題會議」。
在3次的「配對主題會議」中,有引言人來引導大家針對主題發言,不會有個別談話的空間,但若你覺得想要更瞭解特定對象的某些方面,可以利用電腦的私訊按鈕,就可以用文字資訊去詢問。在「配對主題會議」結束後,你可以根據所有對象的資料和他們對各主題的發言記錄,綜合判斷,寫下你對這M個對象的排序,最中意的排第1,以此類推。電腦會根據穩定婚姻演算法(Stable Marriage Algorithm)幫你配對,如果你的第1順位也剛好以你為第1順位,那你們自然就是配對完成了,但實際上並不會這麼理想,然而這個演算法可以保證最終配對一定是彼此都找不到更合適的。
「幸福婚姻e甸園」是非營利組織家庭方舟協進會所辦理,不以營利為目的,引言人和陪伴者也是志工,但為了維護品質,他們的付出還是應該得到適當的酬勞。我們經過意見調查,得到最多人能夠接受的費用是:
「非配對線上會議」250元每場每人
「配對線上會議」300元每場每人
「陪伴者」每案3000元台幣
換言之,每個婚姻媒合成功,每人的負擔是4650
原則上是不需要。但會有多種情形。
狀況1:在「等候配對」階段,每次推薦給你的N個名單,你選的人都沒有選你,這不用擔心,因為每週都會推薦一次,總會有合適你的人出現。
狀況2:只要彼此互選的人出現,你們在「配對主題會議」後一定會產生配對,只是,萬一見面後覺得不合適,或者交往一陣子後覺得不合適。經過雙方陪伴者討論,確實認為分手為宜,就會回到「等候配對」階段。
電腦照樣推薦N個人給你,你也做出選擇,最後產生M個媒合群組。這M個人當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第一次參加「配對主題會議」的,就像你上次一樣,一種是已經參加過「配對主題會議」和你一樣因為覺得不合適重回配對平台的,你可以有兩種選擇:(1)是再參加一次「配對主題會議」,但是還是需要繳交費用(2)是不再參加一次,而是讓你上次被AI剪輯留下來的主題發言,作為其他人選擇的參考。但是仍然保有收到私訊回答的權利。
如果選擇再參加一次「配對主題會議」,可以自己挑選比較滿意的發言記錄存留。
不會,時間可以有很大彈性。我們的設計是這樣:引言人跟陪伴者都有一個很大的特性,引言人在時間上有集中性,陪伴者在地方上有多樣性。意思是我們會需要很多的人,但每個人不需要全時間都在做這件事。舉例來說:我們服務的對象基本上都是上班族,這些上班常族平常白天也都很忙,晚上吃完飯經過稍事休息也約在八點以後,所以每個晚上可能抽出來的也就是一個小時,再來,可能就利用禮拜六或禮拜天,所以每個會議的時間就是一個小時,當然我們也不會要求每個引言人每天晚上都要執勤,過於頻繁的服事也會影響到家庭生活。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很多人一起來參與,但每個人不需要付很大的力氣,例如:一個禮拜的某個晚上抽出一個小時擔任一場引言工作就可以了;或者是禮拜六,我也只擔任一場或至多二場。就像打棒球的投手要隔場休息的規定,我們也讓引言人不用連續來引言,每個人可以自己選擇。而這點也會列在網站上,也就是說,引言人可以自己上網去選執勤的時間,例如:禮拜三晚上八點到九點這一個小時,而且還可以有彈性時間,因為如果我每天每個禮拜都固定下來的話,萬一我臨時有重要的事情要辦,不就有問題了嗎?所以我們可以設定彈性時間,例如某幾天不行,可以在網站上勾選,系統就會幫你安排。這樣的規劃就是要讓每一個人的負擔都很輕省,大家一起來扛抬這個約櫃,力氣就不會衰敗。因為很多人其實本身也就是在職場,即便是到了退休的年齡,可能也有兒孫需要照顧,有種種的家事要忙,所以我們若經過妥善的時間管理,用電腦來輔助,大家在電腦上面填自己可用的時間。我們訓練很多的人以後,大家一起來,就像尼希米建造城牆有很多人貢獻自己的時間跟才能一起建造,力氣就不會耗盡。
引言人有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非配對,一個是配對。非配對是一個單位,它有3場會議,這3場的參與者一定是3男3女,這3場也一定是一起的,引言人也會是同一個人。由電腦以「週」為單位來安排時間,所以如果說大家選到這個引言人,那他們就一定是同一個引言人帶同一組3次。那麼我剛剛也有提到,引言人會有彈性時間,碰到彈性時間沒有關係,我們就延一次而已,會議的時間也不會排的很密集,即便是參與者大概也是也是一個禮拜一場,這樣間隔一個禮拜來做,所以時間上是分散的,因為我們的引言題目也沒有那麼簡單,也是需要每一個參與者去思考消化的,所以也不會說今天、明天都要排。那我們也希望對參與者不是一個很重的負擔,是持之以恆且有一個定向,用電腦來輔助幫你安排,參與者也都不會覺得很重,可是不知不覺之間你就有了一定的進展,然後開始你也聽過了發言,然後你也往前進了,我們就會有進步。
引言人的部份是:因為我們配對跟非配對各三場,而且這兩種的參與者不會完全一樣,因為非配對是電腦隨機挑選三男三女,可能會選年齡相近的,因為觀念上比較接近,所以引言人跟參與者的接觸就這3次,而他的角色就是在這個三次會議當中引導參與者發言。而後三場的配對式會議,又是另外一群人,所以可能會由另一位引言人來帶領,不會是這一群人連續六場都在一起,大部份的情況應該都不會,所以引言人這部分的角色是比較單純和有限的。
陪伴者的參與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或若轉由其他人接手,那彼此之間需要意見交換嗎?
陪伴者的角色稍微不一樣,因為陪伴者完全是一對一的,所以男性就是男的陪伴男的,女的陪伴女的,陪伴的對象是唯一的,也一定是固定直到他進入婚姻或者他決定分手。
陪伴者的工作是被動的諮詢,除了第一次的見面是實體見面,我們也有一個訓練會讓大家知道要看哪些層面,也希望將來是能到參與者的家中做一個實體的拜訪及見面那是更好。因為我們需要從這裡面了解到更多參與者的資訊,這部份可以以後再思考規劃,因為有些人不一定會願意接受第一次見面就來他家。那除了第一次的實體見面以外,其他的部分都可以在線上談。
在雙方交往的過程中,陪伴者可以建議透過哪些活動增進彼此的認識。例如讀書會,讀書會就是2個人共同讀一本書,或者是看同一場電影,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但這個發表的互動都是他們自己進行,陪伴者是不需要介入的。陪伴者會需要的情況是,例如參與者碰到了一些溝通的困難,那他來詢問的時候,陪伴者就可以用自己的經驗跟他分享。另外,也還有一個對方的陪伴者是可以一起談的,2個陪伴者可以互相交換意見,共商對策,這個部分的運作模式大概是這樣。基本上我們是根據我們所能夠收集到的資料,事先做好規劃,但實務上我們會再一步一步的做滾動式的調整,將來引言人跟陪伴者我們也會形成一個社群,大家可以彼此來交換意見。
目前我們所用的是Jitsi meet,我們採用它是因為它是一個開源軟體(註:又稱開放原始碼軟體,是一種原始碼可以任意取用的電腦軟體,這種軟體的著作權持有人在軟體協定的規定之下保留一部分權利並允許使用者學習、修改以及以任何目的向任何人分發該軟體。),希望將來我們可以加進一些的功能,這方面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很多的人都有使用各種社群媒體的經驗,原則上我們盡量引導大家都用同一套軟體來做。
在配對與非配對的會議中,一定使用jitisi。但是在陪伴者與被陪伴對象之間的聯繫,我們會給陪伴者比較大的彈性空間,因為大家可能最習慣用LINE,也可能不需要用投影片…等等,用LINE很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這個我們都不介意,就由大家自己做選擇。我們這邊就是要準備好可能的教育訓練,讓大家用的時候若出現某種情況都能夠幫大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