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出生到六歲-學習愛的階段
讓孩子感受親密感,互動、笑聲是大腦的食物。嬰兒快樂的時候,生長激素會直達腦部,因而成長茁壯,反之亦然。藉由觸摸、眼神交會、笑聲和遊戲,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疼愛。
如果父親的工作繁重,從孩子兩歲起,盡量鼓勵太太週末與女性友人外出,單獨和孩子相處,讓她知道你能勝任,而且做的很好!
2. 六歲到十四歲-父親影響最深遠的階段
父親顯然不該在這個時候當個工作狂,在情感或是實際上從家中缺席。這麼做絕對會使自己的兒子受到傷害,但我們知道二十世紀的父親多半都是如此。所以父親絕對要空出時間陪伴,吃完飯後到外面散散步,分享生活瑣事,述說自己的童年往事,一起做些喜歡的事和運動等等。如果兒子”耍酷”,別灰心,因為這是從同學身上學來的,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面具底下,他是個愛笑愛玩的男孩。請把握這段時間,否則進入青春期之後,他的注意力會轉向更寬廣的世界。
3.十四歲到成人-除了父母以外,需要其他教導者及成人關心的階段
此時男孩體內睪固酮的濃度比起發育前增加近八倍,研究顯示,睪固酮會影響大腦,讓男性在意地位和競爭,這時通常會變得有點好辯、坐立不安和情緒化,這不表示他們變壞了,而是說明他們已經準備好”轉大人”了,他們渴望其他新鮮的事物,父母卻希望這能再等個五六年,因此許多問題開始發生,只要父母堅持下去,保持關心和毅力,一切都會過去,兒子會逐漸變得體貼穩重。
-
對男孩來說,他們需要明確知道誰是老大,規定是什麼,規定是否會被公平的執行這三件事,但對女孩來說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例如在團體中,當女孩感到緊張,她們會顯得更膽怯安靜,男孩的反應則是到處跑來跑去,甚至結成幫派,因為他們想要擁有秩序、安全感和歸屬感,若我們能體會這些動作背後的情緒,接受他們的天性,運用方法加以引導,不必責怪任何人,找到比較好的方向就可以了。
社會上普遍認為,如果我們以相同的方式去教育小孩,性別差異和它們所引發的問題就會消失,但是慢慢有證據說明,男孩和女孩之間確實存在無法改變的重大差異,而且是深植於體內的。
無論是兒子或女兒,父愛一樣重要。孩子不會了解你為什麼長時間工作、擔心要繳多少稅,為他們的未來省吃儉用、努力加班,因為這些事情他們看不到也摸不到。
問題解答Q&A
Q1:為什麼男孩數學較好,女孩語言較強?
A1:這來自之間大腦運用的差異。男孩傾向於用右腦處理特定問題,右腦內部連結強,例如拼字測驗或填字遊戲。女孩則是左右腦並用。
※必須注意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差異是很微小的,我們也能運用方法來幫助男女孩們克服這些差異。
Q2:如何增進男孩的溝通能力?
A2:這必須從越小開始越好。在有新的詞彙產生時,可以加上相關字串連結,在漸漸組成句子,再說出下一階段會產生的話,同時培養對事物的預測能力,男孩會用模仿的方式學習說出整個句子。例:牛奶->牛奶瓶->你想要牛奶瓶嗎?->牛奶瓶在桌上。一起念書,解釋新的事物,玩趣味的學習遊戲也是很好的方法。
※大多數男孩有發達的右腦,這意味著傾向解決問題,並且採取行動,要男孩進入左腦,找尋可以解釋右腦感覺的語言,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
Q3:青春期的男孩似乎有用不完的體力,個性變的迷糊混亂而衝動,父母應該怎麼辦?
A3:首先確認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運動,並且建立規則,讓他們知道誰是老大,幫助他們找回規律,有系統的做生活和學習上的事,經常平靜和溫和的引導他們來選擇出可能的方式來解決衝突。
※這時候的男孩身體肌肉比較發達,睪固酮濃度上升,要特別教導他們不要傷害別人,教導他們用言語溝通,說出自己的感受。
-
許多能幹的媽媽相信自己是父親和兒子之間的一道橋樑,然而這是一個陷阱,有些爸爸或媽媽比較不知道該期待或計劃些什麼,因而錯過許多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另一方該適時給予提醒。父母對兒子有不同的角色,但是對兒子的健全發展,無疑都很重要。讓先生一起分擔教養的重擔和成就感,才是最好的方式。
爸爸在家中的角色
你不需要做個萬能爸爸,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事情會容易的多。如果你當下沒有答案,最好的方式是去和另一半或朋友談談,或跟其他父母聊一聊,跟孩子說:”你不是很喜歡這件事,但是會好好想一想。”但切記要說到做到,這種回應方式會帶來很好的效果。身為一個父親,只要不放棄,繼續嘗試,就永遠不會失敗!調查已開發的國家中,爸爸回歸家庭生活,和孩子相處的時數已越來越高。所以別老在辦公室待的太晚,只要付完家裡的帳單,就會有人來教你兒子彈鋼琴、打球、建立自信等等。爸爸的立場必須堅定,孩子就是大人的鏡子。
在1992年發現,我們的體內有鏡像神經元,這是用神經細胞構成的網絡,我們的運動神經會反映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孩子的大腦不僅接收我們的動作,還包括了情緒和態度。例如許多男人發現自己和父親有相同的手勢或特定動作,或會不經意說出爸爸以前所說過的話或俗諺。
尊重孩子的母親也非常的重要,孩子會從你對待妻子的方式來學習如何去愛,就算是發生爭吵(無論發生在你和妻子或妻子和兒子之間),也需要讓孩子看到女性絕對不會受辱,你會用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去聆聽和表達想法,當然也不用藉由打人或罵人就能冷靜的解決紛爭。
男孩需要了解我們何時會感到悲傷、憤怒、快樂、恐懼這四種情緒,也需要知道我們如何處理這些情緒,這是孩子學習表達情緒的重要管道。當然我們的文化並不太容許我們將自己的每種情緒都寫在臉上或外放出來,但是過度的壓抑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絕對不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和孩子常常相處,兒子就能知道怎麼當個男人,了解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堅強、高貴、愛、有教養與健康的男性活力,以對抗抑鬱、無力和社會病態。
※提問小訣竅:要說:”你做的到嗎”,而不是”你能不能遵守遊戲規則?”後者的問法比較像是有選擇權,而不是被強制規定。
有些男人離婚之後,決定不跟孩子保持聯繫,認為這樣孩子的生活會比較單純,作者和這樣的爸爸談過,他們都很後悔這樣的決定。即使再怎麼不願意,孩子的生活是需要父親的。母親的新伴侶不能視為父親的替代品,新伴侶有不同的角色,繼父所定的新規矩,可當做額外的規定,而不是完全取代之前爸媽所立下的規則。如果兒子進入青春期時,主動要求要和爸爸一起住,媽媽應該給予支持。必須讓兒子知道,新伴侶絕對不是兒子的競爭者,要用時間和言行證明,而不是去買禮物或零食等物質來彌補。
媽媽對兒子的影響
我們往往在無意中過度重視孩子的性別,雖然這不應該是重點,但確實很重要。每當一個母親看著自己的兒子,聽到他哭或是幫他換尿布時,都會意識到這是個男性。因此,男性對她的意義便在此刻浮現。女性對於男性的態度和觀感都會反應在平時照顧男嬰的方式上。對此,母親們應繼續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男孩的世界,身為女人,你無法得知當個男人是什麼感覺,你需要從你的丈夫、父親、兄弟、或男性友人去詢問,學習一些實用的知識。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母親對兒子及父親對女兒的自尊心發展,扮演了關鍵角色。父母是兒女的”初戀”,因此必須溫柔,給予尊重,保持風趣,而非企圖掌控或操縱他們的世界,讓他們知道如何和異性相處融洽,認識異性需要的是什麼,以及個性上常會有的缺點等等。
媽媽能為男孩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但是必須謹慎,一方面適時給予兒子肯定和讚美,一方面不讓它變得過度自我中心。有些媽媽從兒子十歲起,持續給予由衷的讚美,像是:跟你聊天真開心、你真是太酷了!以後嫁給你的女生一定很幸福等。藉由讚美,男孩可以了解女孩真正的想法,並以更輕鬆對等的態度接近她們。
小學時期:從父母是老大的角色,轉為開始定下規矩。男孩的周邊視野(也就是側面的視力)尚未發育完全,在給他們足夠的戶外運動量時,所以要特別留意他們的安全。
中學時期:這時期的親子互動比較像是交換條件,讓他們能學習獨立。他們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但是仍要製造單獨相處的特殊時刻,凡事要和他商量,不能強迫去做些什麼,但由於他們還是很需要你的協助,所以在討價還價的時候,你還是很占上風的。特別注意母親別和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激烈爭吵,以理性溝通為主,絕對比較有效。在學業上面鼓勵他們用功讀書,一方面鼓勵他們尋找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培養社交技巧和創意,是這時期的真正目標!
讓孩子學會喜歡自己,建立自信
1. 教他們成為有用的人
教他們做菜,做家事。若你為兒子做所有家事,那麼你們雙方都會錯過建立親密感的機會。男孩通常不會一進家門就坦率的跟你報告在學校的狀況,和朋友衝突的狀況等等。這是因為男性比較不喜歡面對面交談,而是一邊做事一邊和旁邊的人聊天,這樣讓他們才有時間去思考適當的字眼,而且可以避免大眼瞪小眼的尷尬處境。
2. 讓孩子喜歡做菜
這並不是那麼難,因為他們愛吃,也喜歡食物的香氣、顏色和味道。讓學步期的孩子跟你一起做麵糰(不是用來吃的),攪拌、揉捏、加入鮮豔的顏色,就能讓他們享受好幾個小時的捏麵糰樂趣了!小男孩可以幫忙攪拌,倒東西,計算份量和重量,摘菜,洗菜等等。等到十歲之後才比較適合學習使用刀子,端熱湯比較危險的事情,同時要一直看著他們做,確認他們很小心,一次只有一個小孩待在廚房裡都是很重要的注意事項。
3. 一定要讚美男孩的工作成果,感謝他的協助,最好讓他們看到爸爸也會下廚。(對青春期的男孩來說,爸爸的讚美更有影響力)
學校老師的工作:找出缺乏父愛的男孩,給予特別的關懷
#嚴重缺乏父愛的男孩會有這四種狀況
*與人相處時較具攻擊性
*極度男性化的行為和喜好(如機械、肌肉、大卡車甚至是死亡等)
*行為表現極度單調(對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顧或裝酷)
*對女性,同性戀和弱勢者態度輕薄
# 他們不知道
*如何用幽默感化解衝突
*如何不歧視女性,輕鬆自在的和她們交談
*如何表達感謝、難過、或抱歉等
有父母或其他親人支持的男孩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會覺得自己的男性特質受到挑戰,對於自己的男性特質比較沒有信心的男孩必須裝的很強悍,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唯有先發制人去貶低對方才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很多人知道,男孩過度的精力表現或惹事生非,是為了引起注意,又我們常常視男孩的精力為一種威脅,必須加以壓制,常常送訓導處反省,寫毫無意義的悔過書,這種處罰方式是根據孤立的心理而非親近,也就是你不乖,我們就孤立你!而只有在孩子感覺被關心,有安全感時,學習的效果才最好。
霸凌的處理方式
解決霸凌問題,需要家長和學校攜手努力,給校方一點時間去調查,千萬不要只是衝到學校要老師給你一個交代,之後就置之不理。父母或學校的輔導老師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而教導他們如何交朋友、避開麻煩、感於說出自己想法的男孩,通常較不會受到霸凌。
本書尚有提到,對於學習困難、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成因,處理方式和要訣等。將獨立為一個主題來綜合探討,敬請期待,也歡迎您親自閱讀本書,盼望您對於如何教出好兒子將有深刻的認識和提醒!幫助男孩就是幫助女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