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說生男生女都好,男孩活潑、女孩貼心,但面對不同的性別,做為父母或是未來的父母的我們準備好了嗎?小孩的性別不能決定,但是如何與他們相處,我們就該了解他們有何不同。
以下教出好女孩一書(野人文化,2011年出版)摘要中,完全依照父母需要做什麼和女兒的成長時期來分類,在不同的時期裡,女孩要怎麼教,會遇到什麼問題,有什麼撇步和技巧有簡要的說明,讓您讀起來沒有負擔,依照您的需要來一起或個別閱讀,相信能幫助您教出好女兒喔!
決定男孩冒險、競爭等天性的是體內的睪固酮,決定女孩情緒的穩定、做事的動機和如何處理外來的壓力是體內的雌激素(ostrogen),黃體素(progestogen),使女孩比較喜歡小孩子和動物,催產素(oxyticin),則使女孩產生更多母性的本能,例如憐憫,這些荷爾蒙使女孩溫柔,但也造就天生就變化無常的情緒。
一到六歲間,引導孩子發展音樂天賦,可為日後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孩子對於輕易就能實現的心願,往往不會珍惜,所以當女兒提出對音樂的興趣時,可以延遲滿足,讓孩子珍視學習的機會,將”要她學”變成”她要學”,會更加有動力來持續學習。
七歲以前,身體的發育是主要的成長任務。就算她們已經會聽、說話,不代表她們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溝通,父母必須用行動表現,她們該做什麼。明確的規範和重複的提醒當然也是需要的。父母不能提供過多的選擇,這時候的女孩還沒有學會理性的選擇,父母必須幫他們做一些選擇,更能讓女孩合作,同時尊重女孩的情緒,這時候的態度必須溫和與堅決,讓她們知道你會一直陪著她們,也能讓她有安全感,這一點和男孩的教育完全相反。另外也不要把她看做大人來開玩笑,這些會使她們感到困惑,或提早被成人世界所吸引。
八歲左右,主管記憶的海馬迴開始活躍起來,女孩的海馬迴會比男孩大,當中的神經元數和傳達速度也超過男孩。她們的學習能力會快速建立,但是想依賴又想長大的心情開始矛盾起來,懲罰會變得不太管用,給她們深入思考的機會,訂立規則,確實的執行,幫助她們建立良好的習慣。女孩對記憶文章類的知識很容易,但是數學公式類內容比較困難,針對年齡小的女孩,用記憶遊戲相關的方式,可比較有效的提升她們的記憶力。
十到十二歲時,額葉發展快速,這時學過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往後的生活中保持或重現。例如學鋼琴,就算沒有成為鋼琴家,至少音感會一直保持下去,所以這是開發藝術能力的重要時期。女孩開始重視她最好的朋友,但是這最好的朋友會不斷改變,別試圖告訴她們要重視友誼之類的大道理,她們的友誼是在這樣的分分合合裡建立起來的。
連繫大腦左右半球的神經纖維(胼胝體),在女孩十六歲時,已經比男孩大四分之一,這使左右腦有更多的交流,腦內負責語言和寫作的區域也較活躍,這使女孩較具有語言天賦,父母可以鼓勵女孩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並盡量的延長句子的長度,例:我要吃糖糖,應當引導孩子說出,我要吃糖,我要吃黑色的巧克力糖。講過的故事鼓勵她們複述幾遍,累積多種形容方式,加強表達能力及自信心。
青春期
約在十三歲時,女孩會迎來初潮。因為荷爾蒙的週期影響,促使每個女孩以新的方式面對世界,母親是最好的教導者,在這之前,與女孩分享關於生理期的事,會讓她們提早做好準備,並且知道事情都如母親預料的發生,帶來安全感。
對某個人的迷戀行為也是這時期正常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理解、信任、尊重,不做任何的批判或嘲諷,有耐心的傾聽與溝通,女孩反而更能分清楚理想和現實。
奇裝異服和髮型也是有可能發生的,然而這並不是和品格相關最重要的事,所以不要和孩子計較太多這方面的事,而是要提醒自己關注在最重要的事上,寬嚴相濟在此時特別重要。
有心理學家將青春期稱為父女感情的風暴期。若父親忽然和她們疏遠,會讓女兒感到迷惑,父親應當自然看待女兒的身體發育,例如提醒女兒不要常吃冰,讓媽媽帶你去買內衣等,不需要刻意的只讓媽媽來面對。
在女兒嚷嚷著減肥的時候,告知她真正的女性美是什麼樣子。認識對於標準體重,理想體重的公式,了解自己的體態是屬於何種狀態。紙片人和過重所會導致的後果,例如生理期紊亂、體弱多病、發育不均衡、甚至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等,都是必要的自我認識的知識。
需要建立的觀念和能力
※制定計畫和目標
※正確的戀愛觀,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和耐心,鼓勵她們說出內心的想法。
※觀察力,不要老是一下就讓女兒知道答案,利用她們的好奇心,激發她們的想像力,這對往後的記憶力、專注力、寫作能力都有幫助。
※創造力,例如當孩子畫出藍色的蘋果時,給予讚揚。
※想像力,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經驗編故事,合理或不合常理的故事都需要,引導孩子理性思考及創新的能力。
由心理學看性教育及生命教育
5歲前的孩子,此時的性教育主要是針對性別認同問題。家長應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5~7歲的孩子,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此時父母應該根據自然現象以及確定孩子問此問題的根源以及想了解的範圍,簡單明瞭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不需過分詳細地講述性、生殖等情節,如果講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會更覺得神秘。例如當女兒問說:為什麼我們要活著或是會死去,首先問他們:”寶貝,你為什麼會這樣問呢?因為我朋友小翔的魚死掉了,他好難過。回答她們:寶貝,小翔會難過是因為他很愛他的魚,同樣的爸爸和媽媽很愛你,媽媽也是因為有你、爸爸、和外公外婆的愛而活著的。我知道了,我會為了愛媽媽來活著。”這時的孩子更多時候只是好奇,需要安全感,所以不用向她們解釋生理構造或太多的道理,只要讓她們能感受到愛的力量,生命是美好的,這樣就可以。
7~14歲的孩子,這期間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較系統的性知識教育。在和青春期之前的兒童談性時,可借助自然現象、童話、寓言故事,採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內容穿插其中。家長還可以在看《動物世界》等節目時,用動物的生殖活動進行比喻,和孩子談動物的交配和繁殖等,以幫助孩子理解性知識,可避免直接、詳細地介紹人類的性行為。這時候孩子對生死會有比較多的接觸和觀念,這時父母千萬不能說謊,說出死亡是睡著了之類的話,讓孩子知道生老病死的規律,坦然面對生命的結束對未來有盼望,勇敢的活著,是此時的教育重點。
14~18歲的孩子,這期間父母應主動關心詢問孩子的性困惑。若是羞於開口,將書籍放在孩子的桌上,並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也是可行的方式。教導女孩堅守自己的原則,懂得說不,都是很重要的。面對女孩渴望戀愛的心理,責打的處理方式是不太適合的,若是能讓女兒向你坦承他喜歡某人或被某人喜歡的心理是最好的,肯定女兒很優秀,懂得欣賞和被欣賞的要素,不會強迫女兒結束這樣的感情,但是一定要懂得理智分析這段感情,考慮到女兒的理想,是否現在就要因為感情束縛住自己的發展,雙方是否有共同的目標,若是害怕拒絕會傷害對方,一定要明白若是不拒絕會帶來更大的傷害等等的後果,讓女兒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就容易做出理智的決定。
父母該一起做的事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同一陣線,教育態度一致
※以信任和以身作則建立威信,每次嚴格教育後,都應想辦法安撫與開導,讓女兒感受到父母是愛她的。
※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子女平等的對話,各抒己見,最後再委婉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做認真的傾聽者,同理和接納她們的情緒,不是馬上幫她們解決難題、給建議,或針對失禮做出描述或批判。用簡短的句子引導她們說出想法,尤其在她們遭遇失敗時。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愛好來幫孩子培養興趣,也不要強迫孩子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發現她們的興趣並給予幫助、支持和鼓勵及面對學習的困難對她們來說更有幫助。
※在遭遇挫折時幫助她們總結出原因,提出改進意見並加以鼓勵。
※多用非語言的溝通,根據語言學家的調查,最有效的溝通是:7%的語言+38%音調+55%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拍肩、眼神、豎大拇指、微笑、擁抱都會比言語來的記憶深刻。
※女孩在管理課業上有優勢,但在管理學習順序上,取捨能力和判斷能力有很大的不足,父母應一同協助她們找出事情的先後順序,也能提升她們隨機應變,自我保護的能力。並告訴她們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必須意識到對自己負責的重要性,她就不會再依賴任何人。
※建立家規或規矩之後,就要嚴格執行,不因哭鬧而妥協,並且仔細教導執行的方法,讓孩子知道規矩是不能被輕易打破的。
父親該做的事
爸爸是女兒的影子,爸爸影響了女兒對性別的自我認同。爸爸對女兒一生的影響極大,他們在不自覺中影響了女孩的擇偶標準、對體育活動的看法、性格和氣質。爸爸影響女孩生活成功和幸福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她的自信,一是她對自己女性特質的認識和認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批評女兒的外表、體重,或是任何跟外貌有關的事,一次都不行。讓女兒用自信的眼光看世界 、多陪伴女兒,得到爸爸的關注和稱讚和鼓勵(例如多去嘗試不同的體育活動),她會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建立自信心,和運動帶來積極的求勝心。
母親該做的事
媽媽是女兒的鏡子,母親對生活的滿意度也反應在母女的關係。女孩在小時候就會模仿媽媽的言行,如果媽媽經常挑剔她的行為,她也可能成為喜歡挑剔別人的人。媽媽一定要切記,自己的身教,直接決定了女兒未來的樣子!
必備技巧
※表揚要具體,”你真棒”不是很正確及有效的,強調具體的行為,以後她們會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用沉默來批評,給子女足夠的時間反省,認識自己的錯誤。
※避免全盤否定。優缺點一起說會更容易接受。
※觀察事物時運用身上的感官能力,如同中醫的望聞問切一般,父母可以用:看、聽、摸、聞、嘗、做、寫,讓孩子親自觀察和實作。
※有順序的進行觀察,例如整體到局部,左到右、上到下、外到內等順序。
提出多元且開放式的提問,例提出9 >£,的問題,而非9£7的問題。
實踐大學企管系教授陳龍安總結出發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遊戲;
“例”:即是多舉例;
“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
“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
“可”:可能會怎麼樣。
“想”:讓孩子想像各種情況;
“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舉例來說,孩子要去郊遊,就可和孩子討論請誰一起去?何時去?為何要去?到哪裡去?帶什麼去?問題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找出記憶的規律,用圖畫或編上韻腳和節拍,視覺和聽覺連結起來,記憶的效果會更好。
※引導女兒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正向、逆向、橫向,對未來數學的學習特別有幫助。
女孩最常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
問: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容易小氣,不愛分享。
答:
※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
自私的前提是缺乏,所以當你讓孩子感到滿足,獲得安全感以後,自私的想法就會淡化。另外,幫長輩夾菜,讓座給客人。讓孩子學習容忍與合作。學習團體規範。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特質。讓膽小的女孩在安全的環境下和陌生人交流,創造孩子與他人交際的機會,還能克服怕生的現象。
問:女孩很愛哭怎麼辦?
答:給孩子出點難題,或用遊戲的方式訓練生活應變能力。
答:其實,並不是女孩越長越沒出息,這與女孩的發展規律有關。青春期之前,女孩的智力要比男孩發展得快一些,這時的女孩會表現出很多天賦。
但到了青春期,由於受身體和情緒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女孩的天賦會漸漸減少。別苛求女兒,表現出著急的焦慮,對於成績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優秀的女孩來說,父母與其跟她們講道理,不如告訴她們一種合適的學習方法。
對於我們敏感的女兒來說,消極的聲音對她的危害更大,也許就是因為媽媽說了她一句“你唱歌真難聽”,她就會從此拒絕唱歌;如果媽媽在青春期善於發現女兒的這些變化或優點,及時讓女兒的問題得到解決,女孩的很多優勢就會顯露出來。
問:要怎麼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呢?
答:孩子缺乏責任感的兩個可能原因:
1.父母過度的溺愛。
2.對周圍的事漠不關心,自我意識強。
可以買給孩子一盆她喜愛的植物讓她負責照顧,父母在監督照顧過程中,不要用責備、無所謂的態度,用陳述事實的方式,提醒孩子因為缺乏責任感所會造成的後果。讓責任心、愛心、耐心成為一種習慣,以後對人對事,責任感都會建立起來。
-
由於家庭教育的影響和天生性格的不同,很多女孩的表現不同於一般的女孩,面對這些與眾不同的女孩,可以嘗試把不拘小節的女兒培養成交際家,鼓勵像獨行俠的女兒多多的微笑。父母先要做到認同和接受,然後用四個原則:愛心、尊重、隱私、負責任,來引導發揮性格的優點並告訴她們如何避免性格的缺點,讓每個女兒都能成為有獨特魅力的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