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松爺爺的柿子樹

有一天,阿松爺爺的隔壁搬來了一位哎喲奶奶,這兩個完全不同個性的人,會因為柿子樹碰觸什麼樣的火花呢?阿松爺爺肯讓鄰居分享他的寶貝柿子嗎?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誰種了柿子樹?(阿松爺爺)

2.誰去和阿松爺爺要東西?(哎喲奶奶)

3.柿子蒂拿去做什麼?(陀螺)

4.柿子樹枝拿去做什麼?(烤麵包)

5.最後阿松爺爺請大家吃柿子,因為她要什麼?(柿子的種子)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為什麼阿松爺爺要把柿子全都拔掉?

2.你覺得阿松爺爺的個性如何?

3.你覺得哎喲奶奶的個性如何?

4.阿松爺爺的臉方方的,頭髮尖尖的,有什麼意思?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最後阿松爺爺快樂嗎?為什麼?

2.阿松爺爺老是偷看哎喲奶奶和小朋友玩,代表他心裡在想什麼?

3.哎喲奶奶不因為阿松爺爺給他的東西而失望,反而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你如果是小朋友,你會喜歡和阿松爺爺或哎喲奶奶玩?為什麼?

2.你喜歡和別人分享嗎?為什麼?

3你的生活中有像阿松爺爺或哎喲奶奶的人嗎?看完這個故事,你會跟他們說什麼?


丹福先生

丹福先生很有錢,非常有錢,非常非常有錢。他住在一棟名叫柏頓莊園的大房子裡。村子裡­的每個人都因為他的仁慈與慷慨而愛他。可是有一天,村裡來了一位陌生人,他對村民說:­「為什麼丹福先生的錢那麼多,你們的錢卻那麼少?這樣不對。」從此,村民再也快樂不起­來了。丹福先生得知後,便將自己的財產分給全部村民,搬到另一個小鎮專心畫畫。村民滿­心歡喜,帶著自己的財富去度假,不停的花錢、花錢、花錢。村民花光了錢,回到自己的家­。日子過得不像從前那麼好,因為那裡沒有丹福先生。而丹福先生又變得很有錢,有錢到可­以請人來幫忙打掃家裡。至於那個陌生人,他還在到處遊走,挑起大家不滿足的心。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丹福先生住在哪裡?(柏頓莊園)

2.丹福先生是怎樣的人?(仁慈慷慨)

3.他最喜歡在禮拜天做的事情是什麼?(畫畫)

4.丹福先生把所有財產賣了,他去哪裡做什麼了?(馬德爾鎮畫畫)

5.黑衣人都做什麼?(挑起別人不滿足的心)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丹福先生有錢之後都幫助別人,證明他是怎樣的人?

2.村子的人改變的關鍵是什麼?

3.村民拿到錢之後,有變得比較快樂嗎?為什麼?

4.為何丹福先生所搬去的馬德爾鎮,他在那邊也能變得越來有錢,幫助那邊的居民呢?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他把所有錢分給別人,你覺得這樣對嗎??

2.丹福先生是仁慈慷慨的人,但他把錢分出去是有智慧的決定嗎?為什麼?

3.有很多財產之後,應該公平的分給大家嗎?為什麼?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丹福先生搬離了原來的村子,他是抱著怎樣的心情離開的?

2.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黑衣人?黑衣人會做怎樣的事情?

3.村民拿了丹福先生的錢之後,都很快就花完了,要是你是村民,也會這樣嗎?為什麼?


凱茲太太和小屁屁

藍尼不太認識他的鄰居凱茲太太,直到他請求凱茲太太領養一隻被遺棄的小貓。凱茲太太同­意了,但有個條件:藍尼必須幫她一起照顧這隻名叫屁屁的小貓。隨著藍尼和凱茲太太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凱茲太太也將自己從波蘭來到美國,然後遇見自己先生的美好時光和他分­享。此外,藍尼也從凱茲太太口中得知,猶太人曾經為奴受苦,並且戰勝黑暗歷史的過程。­最後,他們一起慶祝逾越節,共享逾越節的盛宴,不過,他們之間的友誼才開始萌芽呢!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小屁屁是誰?(一隻貓)

2.藍尼為什麼常去找凱茲太太?(因為她一個人住)

3.凱茲太太要藍尼答應什麼條件才要照顧小屁屁?(每天下課來看小屁屁,一起照顧牠)

4.猶太人紀念過世的人的方式是什麼?(念祈禱文,放一塊石頭在墓碑上)

5.藍尼最喜歡凱茲太太做的什麼甜點?(猶太布丁)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 .凱茲太太和藍尼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除了貓咪很醜沒有人照顧以外,為什麼藍尼會把貓咪帶給凱茲太太?

3.凱茲太太分享很多東西給藍尼,讓藍尼學會了什麼?

4.小屁屁失蹤以後變成一隻懶洋洋的貓是有什麼原因?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藍尼是用什麼方法跟凱茲奶奶成為好朋友的?

2.雖然兩人很不同,但是從他們身上你學到,兩人要有什麼方法來成為朋友?

3.友誼最重要的是什麼?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活出愛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小,活出愛會遇到哪些困難?

2.如果沒有小屁屁的出現,凱茲太太和藍尼還會成為好朋友嗎?

3.你有沒有跟你很不一樣的朋友?


爸爸的頭不見了

爸爸的頭不見了該怎麼辦?你當然得為他做個新的啦!你需要一些舊報紙和顏料,還有一顆用來當鼻子的馬鈴薯。爸爸沒有頭,其實有不少好處:他不會大吼大叫,也不會打呼,不管你說什麼他都同意,他­還很會吸地板呢!可是,爸爸到底能不能敏銳找回他真正的頭呢?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爸爸的頭不見之後,把什麼撞壞了?(花瓶)

2.找不到之後,他們幫爸爸做什麼?(做一顆頭)

3.爸爸的頭是假的,媽媽的家務有人做嗎??(有,爸爸很聽話,會去做)

4.媽媽為何可以睡得很安穩?(因為假頭的爸爸不會打呼)

5.爸爸沒有頭,小孩感覺如何?(買很多玩具很幸福)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 .媽媽怕鄰居說他是個不盡責的媽媽,代表鄰居與他們的關係如何?

2.為什麼媽媽和孩子沒有告訴爸爸那段沒有頭的日子發生的事情?

3.爸爸的頭不在象徵什麼意思?

4.爸爸頭在的時候,他會知道家人的需要,並幫他們做到嗎?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他們覺得爸爸有頭比較開心,還是沒有頭?為什麼?

2.你覺得爸爸的頭什麼時候不見了?

3.爸爸的頭在,你最希望他陪你做什麼事?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如果爸爸的頭在家,會是什麼情況?

2.你爸爸有曾經忘了把頭帶回家的經驗嗎?發生什麼事情了?

3.爸爸的頭不在,你會用什麼材料幫他做頭呢?



 
 

亨利的地圖

 《亨利的地圖》(Henry’s Map, 2013)是紐西蘭插畫家大衛‧伊萊特(David Elliot)第一本自寫自畫的圖畫書,但翌年即入選「2013年學校圖書館雜誌最佳圖書」(School Library Journal’s Best Books List for 2013)。

故事主人翁是一隻愛整潔的豬──亨利,他鍾愛井然有序的生活,並深信「一個屬於大家的地方,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A Place for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in its place)。因此,當他看到農場亂七八糟的時候,便想到要畫一張地圖,讓所有動物各安其位,各有所屬。讓孩子學習位置和秩序的重要!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故事的主角亨利,他的個性是怎樣?(有條理、愛乾淨,不喜歡雜亂)

2.亨利的地圖上面畫了哪些動物們的家?(雞、馬、綿羊、乳牛)

3.動物們看到亨利在畫地圖,第一個問的問題是什麼?(地圖裡面有沒有我啊?)

4.動物們到小山丘上之後,為什麼苦惱起來?(因為牠們在地圖上面,可是農場裡面沒有)

5.最後亨利在哪裡找到自己的位置?(亨利房間的鏡子前面)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 .亨利很大的才能是什麼?

2. 為什麼亨利要畫地圖 ?

3.這句話「一個屬於大家的地方,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 」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哪些地方是屬於大家的,應該要有固定的位置呢?

4.動物們都問亨利的地圖 裡面有沒有我啊?為什麼動物們會問這個問題呢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亨利畫地圖是為了誰?他要分享給誰?

2.你會看地圖嗎 ?如果迷路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3.你的房間有自己整理嗎?你的東西容易找嗎?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請問你做事有按照次序,有計畫嗎?

2.你覺得動物們在山上看著亨利畫的地圖,心裡的感受如何?

3.如果沒有固定的位置,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麼「位置」很重要?


你想聽故事嗎

冬天快到了,熊先生想睡覺了。不過,熊先生有一個故事要說。
熊先生去找他的朋友老鼠,可是老鼠忙著收集種子,沒有空聽他說故事。接著,熊先生看見他的朋友鴨子,但是鴨子正要往南飛。那麼,他的朋友青蛙呢?他正忙著找個溫暖的地方睡覺。熊先生一一幫助他的朋友準備過冬,他們醒來後還會想要聽他說故事嗎?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故事一開始發生在什麼季節?(冬天)

2.冬天的大熊想做什麼事?(睡覺、說故事)

3.大熊遇到哪些動物想要說故事?(小老鼠、鴨子、鼴鼠、青蛙)

4.大熊數到幾片紅色的葉子?(兩片)

5.為什麼鼴鼠冬天的時候沒有回答大熊的呼喚?(沒有,因為他也在冬眠)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大熊冬天的時候,沒有說故事給好朋友聽,他的心情是什麼?

2.大熊的好朋友們沒有聽大熊說故事,大熊是怎麼對待他們?

3.你猜大熊想說什麼樣的故事?

4.你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如何改變心情?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有什麼事情是你想跟朋友說或想做的嗎?

2.如果你遇到莫非先生(很想做但是不能做),你會怎麼面對?

3.如果以後別人拒絕你的請求,大熊會教你怎麼做?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你有沒有被別人拒絕的經驗,你的心情是什麼?

2..如果你是鴨子,你會如何告訴大熊拒絕聽這個故事?或夏天來時,你會跟大熊說什麼?

3.那些遇到莫非先生而生氣的人,可以怎麼跟他說,讓他心情好一點?



 
 

大棕熊的冬眠小屋

大棕熊變得好奇怪:他收集了青苔、木頭和樹枝,打算蓋一間冬眠小屋。
動物夥伴都覺得他好傻,可是等到冬天降臨時,大棕熊舒服又溫暖,其他動物卻冷得直發抖,大棕熊仁慈的邀請他們一起進來,他們卻興奮得睡不著覺,大棕熊可以好好冬眠嗎?--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大棕熊到了冬天有什麼習慣? (要冬眠)

2.大棕熊有哪些朋友?(松鼠、刺蝟、母豬、小雞)

3.大棕熊為了冬天做什麼準備?(蓋冬眠小屋)

4.為什麼大棕熊的朋友都進來冬眠小屋了?(外面太冷了)

5.他們在冬眠小屋裡做什麼?(開派對)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 .大棕熊的個性如何?

2.為什麼大棕熊會讓他們進來?

3.這四個朋友和大棕熊的生活習慣一樣嗎?

4.你覺得大棕熊做的決定正確嗎?你會有不一樣的做法嗎?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如果你是大棕熊的朋友,看到大棕熊最後又回去睡覺了,你會怎麼想?之後會為大棕熊做什麼嗎?

2.生活習慣不一樣的朋友相處會遇到什麼困難?該怎麼解決?

3.你有為朋友犧牲的經驗嗎?你得到了什麼?(感受和感想)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你覺得大棕熊是怎樣的朋友?

2.大棕熊有得到什麼好處?

3.如果大棕熊不讓這四個朋友進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公園裡的雕像

炎熱的夏天午後,樹伯伯、小草、蜜蜂談論他們因為天氣帶給他們的一些甘苦談,突然凹掉的鐵罐也來了,他覺得自己被拋棄,是個沒有用的鐵罐。後來資源回收的人員把鐵罐撿走了,後來正當樹伯伯她們在擔心鐵罐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的時候,鐵罐竟然開心的出現在他們面前!?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故事是在什麼季節發生的?(夏天)

2.故事中有什麼角色?(小草、樹伯伯、蜜蜂、鐵罐、夾鐵罐的人)

3.小草的困擾是什麼?(小狗在頭上撒尿)

4.蜜蜂在忙什麼事情(到處採蜜)

5.誰先開始說讓人開心的事呢?(樹伯伯)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鐵罐為什麼又出現在他們面前呢?

2.鐵罐再出現時高興和其他人打招呼,跟他離開的時候心情差很多,是什麼讓他改變心情的呢?

3.小草們說,小狗在他們頭上尿尿的時候真討厭,他們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4.他們後來的心情為什麼變好了?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樹伯伯討厭什麼,喜歡什麼?

2.平常你都跟朋友說開心的事比較多,還是不開心的事比較多呢?

3.你喜歡聽別人分享開心的事還是辛苦的事?為什麼?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猜一猜,公園裡的蝴蝶,會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2.如果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呢?

3.樹伯伯不能坐下休息但能讓小朋友乘涼、蜜蜂要辛苦採蜜之後有甜甜的蜂蜜,想一想你有沒有做了辛苦的事,但是能幫助別人的呢?




 
 

灰衣巫婆

森林裡住著總是穿著灰色衣服的巫婆,她家的房子是用各色糖果和餅乾做成的,在她媽媽過世以後,她沒有朋友做伴。有一天,一戶矮人家族成為她的鄰居,矮人家每天都有好多客人來訪,他們開心的開宴會,有好多音樂聲和歡笑聲,這讓總是安靜生活的灰衣巫婆很困擾,灰衣巫婆派出毛毛蟲和八哥鳥大軍去干擾矮人家,但是他們都沒有干擾到矮人家,還和矮人一起高興的開派對。巫婆叫黑貓去干擾矮人家,但黑貓只是懶洋洋的走進廚房,巫婆跟著牠到廚房一看才發現,這裡都是她以前和媽媽開心的做蛋糕,烤餅乾的快樂回憶,還有媽媽在這裡跟她說過一句話:你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巫婆換上彩虹般繽紛的衣服,決定做蛋糕請矮人家吃,矮人家族很開心,也和巫婆成為朋友,巫婆從此以後再也不孤單了。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巫婆她一開始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灰色)

2.誰搬到森林裡成為她的鄰居?(矮人家族)

3.巫婆派出了誰去干擾矮人家族?(毛毛蟲大軍和八哥鳥)

4.巫婆在廚房裡想起媽媽的哪一句話?

5.巫婆最後和矮人家族的關係是?(朋友)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灰衣巫婆的房子是由糖果和餅乾做成的,但是她穿著單調的灰色衣服,這有什麼關聯嗎?

2.彩虹繽紛的衣服有什麼意思?

3.為什麼灰衣巫婆要換上彩虹般繽紛的衣服呢?

4.灰衣巫婆想起了媽媽的話,就做了蛋糕給矮人家族,是有什麼原因?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 為什麼矮人家族面對毛毛蟲和八哥鳥都沒有受到干擾呢?

2.為什麼矮人家有很多客人,但是巫婆都沒有其他的朋友呢?

3.矮人家的歡樂聲干擾到巫婆的生活,你覺得矮人和巫婆應該怎麼做呢?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你覺得巫婆以後還會穿回灰色的衣服嗎?

2.你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想一想,你和朋友之間彼此的對待是怎樣的呢?

3.你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這會影響你的心情嗎?為什麼?  


獵人阿賜

阿賜是個快樂、喜歡助人的獵人,有一天到山上打獵,竟然挖到閃亮的鑽石!此後,為了要挖到更多的鑽石,他放棄了最擅長的打獵工作。每天起個大早,到發現鑽石的地方,一直挖挖挖,挖到太陽下山才休息。有一天,在挖土的時候,阿賜遇到一隻大黑熊要攻擊他,他手裡沒有打獵的獵槍可以保護他,只有挖鑽石的鏟子,阿賜驚險的逃開,回到家他驚慌的跟妻子說,他再也不要去挖鑽石了。

線上閱讀:https://www.bookteller.com.tw/main/reader/story/id/252

 

第一種是字面上的提問 

1.阿賜的工作是什麼?(獵人)

2.他挖到什麼東西?(鑽石)

3.阿賜再去挖鑽石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大黑熊)

4.打獵要帶什麼工具?(獵槍)

5.阿賜用什麼工具去挖鑽石?(鏟子)

第二種是推論式的提問 

1.阿賜一開始剷平土丘的用意是不希望別人絆倒,說明阿賜的個性如何?

2.阿賜的妻子看到鑽石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叫阿賜再去挖,說明他妻子的個性如何?

3.阿賜有最厲害的打獵技術,他喜歡打獵嗎,還是喜歡挖鑽石呢?

4.阿賜為什麼最後還是決定安份的做個獵人呢?

第三種是詮釋性或整合觀點的訊息

1.阿賜有成為大富翁嗎?

2.有鑽石的阿賜變的比較快樂嗎?為什麼?

3.為什麼阿賜沒有將他挖到鑽石的事跟村子裡的人說呢?

第四種是批判或創造性的提問 

1.如果你或你的好朋友中了大樂透,你會怎麼辦?

2.這個故事教了你什麼?

3.挖鑽石和打獵,你會選擇什麼?